【評論集】行動支付讓你多花錢?

行動支付的世代來臨,除了各大廠商、銀行、手機業者力圖把他們自家的支付系統塞給你之外,你曾想過「改用行動支付」這個行為,會不會讓你多花了不少錢呢?



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新聞滿有趣的:

這篇文章提到「行動支付」會讓你不小心多花錢,這是真的嗎?

一、來聊聊「貨幣」的起源與對人類的影響


人類發明「貨幣交易」概念的時間點,大約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以人類數百萬年演化的時間光譜做比喻,前99%的漫長時間裡,彷如生活在黑暗時代,在最後的1%的短暫時刻,忽然間有了光亮-也就是貨幣的概念出現。

在「貨幣交易」出現在人類的歷史之後,又經過了數千年,直至20世紀50年代末期美國人麥克納馬拉(Frank McNamara)發行大來卡,這個塑膠貨幣才漸漸的廣為流傳。以貨幣概念出現的這5000多年歷史中,「信用卡」問世的時間只有70年不到,幾乎一個世代的人口都沒有跨過去。

我們都知道,物種是靠著基因的突變與演化,讓適者生存。通常適合的基因要存留下來,至少要經過5代到10代的繁衍,咱們走過這這五千年的文明發展,身體基因好不容易記住花錢的「疼痛感」,卻冒出「信用卡」這種全新的支付系統,咱們對這種全新形態的支付貨幣沒有辦法立即與「金錢」劃上等號,所以刷卡消費時,並沒有建立起相關的「疼痛感」廻路。於是不擅長使用這種新形態金融產品的人,很容易就會不知節制、甚至有超支的情形發生。
天擇與演化可以讓適者生存;而演化的特性,就是需要「時間」來淘選出對人類有益 / 適合生存的基因,並且代代傳承下去。但人類對「信用卡」與「行動支付」的反應時間太短了,根本來不及寫入基因族譜,自然大家的基因裡,都沒有能夠直接對應的生理反應。有的時候,不是人們無法控制消費的欲望,而是大家壓根兒不曉得要怎麼做啊…

二、花錢會「痛」,你有感覺嗎?


不曉得你有沒有這樣子的體驗:出門購物,自己帶上大把大把的現金鈔票做支付,你的心裡一定有一種「痛」的感覺,面對高單價的產品,一定會更加謹慎思量後才會出手;但若是「信用卡」在手,心態就不一樣了:沒關係,老子有的是錢,多買一點無妨!

當你的支付方式一改變,內心「痛」的感覺就不見了,刷卡買東西變得無關痛癢,不小心就手滑多買了東西。


這就是金融業者跟生意人精明的地方。大家對「使用信用卡刷卡消費」的金錢敏感度較低,而且延後付款無心理壓力等種種特性,讓你不知不覺陷入財務的陷阱裡。

信用卡這個產品不是不好,而是它對於人類古老的基因而言,實在是太過於創新,所以咱們的腦袋裡,很難把它跟真正的「金錢」劃上等號,所以才會發生你「刷10萬塊」跟「拿10萬塊現金結帳」這兩件事,同樣是付錢,心裡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以同樣的脈絡來看待「行動支付」,你就很清楚了:

「行動支付」的確會讓你在不知不覺間多花錢!

三、「行動支付」太新潮,付錢更無感

我自己在使用「行動支付」(如:Apple Pay、LINE Pay、街口支付、Pi拍錢等)付款時,幾乎沒有「現金付款」的罪惡感,取而代之的是「新潮」、「有趣」、「A好康」的感受。

當你對使用「行動支付」付款卻沒有現金的「痛感」時,的確有可能付出比較多錢。現在手機製造商跟銀行業者,又更加厲害與精明:把「支付行為」簡化為一至兩個步驟就能完成的動作,只要拿起手機靠近感應式刷卡機,一秒鐘內就完成支付動作!一點感覺都沒有,這種購物體驗是不是很美妙呢?

這篇新聞中引用的數據也說明了這個趨勢:
  • 採用行動支付後,消費者的支出總金額增加了2.4%
  • 採用行動支付,零售交易的總比數增長23%以上,最主要的原因是民眾購買低價商品的頻率增加 
  • 使用實體信用卡付款的金額減少3.9% 
  • 採用「支付寶」後,消費者的線上支出小幅增加 
  • 使用行動支付者,在食品、娛樂、旅遊上可能花費更多,但教育或醫療保健則不受影響

簡單問大家幾個問題:你是不是有因為行動支付祭出優惠,而特別拿出來使用的情形?比如說台灣Pay在2019年Q1的活動-刷77元送49元活動,就是鼓勵大家去指定通路刷77元。

像我平常就很難在超商買超過50塊的人,要我隨便買到77元還真的是有難度。為了滿足活動條款而多拿化工產品吃下肚,將來也只是增加生病罹癌的風險;再者,它送的49元也不是刷卡金,而是更毒的「49元早餐組合」-對,就是逼你吃更多化工食品下肚!

四、誰是最大的贏家呢?


整個行銷活動看下來,到底誰是最大的贏家呢?台灣Pay拿到了市佔率與消費者使用數據、商家多了來客數,但最大的贏家絕對不會是消費者。超商的早餐組合通常為了產銷與運送、還有口感的需求,往往添加了不少的化合物在裡面,大家有興趣可以翻開背面看一看到底加了多少的添加物,滿滿的一整欄位都擠不下去!

除了舉例的台灣Pay之外,許許多多的行銷活動都是一樣的道理:用糖衣包裝的毒藥。所有的行銷活動說穿了就是要刺激你的多巴胺,讓你產生「成癮」的症狀,接著習慣成自然,出門在外就習慣使用他們的支付模式,活在他們建立的點數生態圈裡。


五、該怎麼辦?退回山頂洞人時代生活嗎?

不,不需要如此極端。

「行動支付」算是建立在「信用卡」這種現代支付體系往上發展、進化的系統,但是它的概念與模式非常的新穎與創新,咱們人類的基因還需要好幾個世代的天擇與演化,才能夠跟上。

在沒有老祖宗的智慧與自然本能的導航之下,我們只能自求多福,多多的思考以下議題:
  • 我真的有需要買這個東西嗎?還是為了「買」而買?
  • 在「現金」、「信用卡」、「行動支付」等眾多的支付方式中,我是否能夠用理智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案,而不被廣告行銷給衝昏了頭?
  • 參加活動解解任務很棒,但若本末倒置,讓自己生活被這些大大小小活動牽著走,就不好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信用卡、行動支付都只是讓我們生活更加方便的工具,但若失去判斷「想要 / 需要」的基準,再怎麼立意良善的工具,最後只會變成拖累家庭生計的惡魔啊!

六、分享我的行動支付體驗

我們都知道,行動支付業者為了把消費者綁在自家的系統裡,都會推出點數系統,以增強消費者的黏著度。像是LINE Pay就有LINE Points系統、Pi拍錢就有P幣等點數系統。

以我自己為例,目前拿來繳水電費的主力卡是玉山Pi拍錢包信用卡,我的使用方針很簡單:單純消化掉P幣,如此而已。我並不會為了多拿3.5%、4.5%的高額回饋而特別的使用這張卡,而是看通路與使用情形來做判別。今年的春節我也幫家裡買了不少年貨,大約有3000塊的乾貨就是在Pchone 24h裡叫貨,順便用P幣折抵,讓全家人省下一筆採買年貨的費用。(延伸閱讀:【玉山Pi拍錢包信用卡】超實用P幣折抵通路分享)
這張卡是2019年最推薦的簡單無腦信用卡。

而我的主力卡仍在中信ANA極緻卡,絕大多數的通路仍然是以刷這張卡為主,或是綁進去Apple Pay等行動支付裡使用,依然沒有脫離自己集哩的初衷。

更多評論集精選好文

【結論】

荀子:“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  莊子:“物物而不物於物。”

非常經典的兩段話跟大家分享。我們可以利用外物,但千萬不要被這些外物所役使啊!信用卡、行動支付是很棒的產品,可以讓我們A很多好康、解任務有成就感,但若為了解任務而花錢買垃圾、吃下太多化工食品,那就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合啦!

回到初衷,咱們省錢A好康,為的就是要儘早存到錢好退休,省下的錢要進行理財規劃,這才是正確之道啊。

粉絲頁討論串



以下是我的粉絲專頁,歡迎按讚+追蹤, 我會不定時分享、更新最新的省錢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