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t大縮水時代來臨-論2019下半年數位銀行趨勢


台灣數位銀行第一名的領導品牌-Richat權益縮水之後,大環境究竟是升溫呢?還是降溫?來看看寶可孟的剖析。 


一、幹嘛唱雖Richart啦?它仍是市面上最好的數位帳戶!

我想很多人都覺得「100萬→50萬」無傷大雅,反正我又存不了那麼多,少一半又如何?該擔心的、是那些錢多到淹腳目的中產階級 / 有錢人吧?

真的是這樣子嗎?大家可以回想當初中國信託信用卡盤踞「市場第一名」的老大哥寶座十多年以來,真的給過我們什麼厲害的信用卡跟刷卡回饋嗎?不,它只會愈來愈差,反正市面上其他信用卡產品都是扶不起的阿抖,一點戰鬥力也沒有。幹嘛給好康?什麼都不給,大家還不是爽爽用,用得嚇嚇叫。

後來,情勢改變了:身為老二的國泰世華慢慢的用「奇招」鯨吞蠶食中信的信用卡版圖,先是COSTCO大補丸,再來發行是亞萬聯名卡,然後從花旗手上搶親長榮航空聯名卡,三大巨頭到齊後,才正式的把中信踢下「信用卡一哥」的寶座。當然,國泰世華在信用卡這一塊仍然是在失血的狀態中。

回來看看數位帳戶的戰場,台新花了三年的時間,用大量補貼的策略攻佔100萬人的手機APP,Richart儼然成為人手必備的「國民帳戶」。 這句話真的當之無愧,我身邊的朋友十有六七都有這帳戶,搭配@GOGO、Flygo卡,更是延長這個產品生命線,讓它更加受到年輕人歡迎。

Richart當初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1%高利活儲100萬元額度」,雖然需要設定ACH 月月轉2萬塊進去比較煩人,但只要一次做好,你的帳戶利息就像永動機一樣,錢放裡面不動就有高額利息月月進帳,這不啻是現代年輕族群裡口口聲聲的「小確幸」嗎?

然而在108年8月8號起,這個屬於咱們共同印記的小確幸即將消失。重點不在我們能不能存到100萬放好放滿,而是一種「權益剝奪感」的負面感受。就算存不到100萬又怎麼樣?我就是希望它這個額度一直存在那兒,讓我有一個目標去努力,有一個動力去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二、額度減半又如何?它還是市場最好的產品!

有不少人在粉絲頁下面的討論串提出上述的看法。對,這是沒有錯的說法,但銀行溫水煮青蛙,權益慢慢限縮的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假設2020年1月起,1%的優存上限改為30萬,你的心裡做何感受?我想一定是更加恐懼吧?這就是銀行在活動條文下塞個「帝王條款」後,消費者心裡就埋了個不定時炸彈的負面感受。

所以我覺得我應該要出來說點什麼話,而不是把頭埋進沙子裡,眼不見為淨:反正我也存不到100萬,有50萬就該偷笑了!怎麼,說這話的人,是銀行派出來洗白的打手嗎?還是收了多少銀行的錢業配?我真的很好奇。

Richart絕對是市場最具指標性的數位帳戶,它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各大銀行的密切觀注。Richart背後真正的意圖,又是什麼?

有某些(一看就很明顯是人頭帳戶的)人在留言串下,直接放上「美金高利活儲2.7%」專案,帶風向的動作明顯。因此我可以合理判斷Richart團隊是希望把眾人的「閒置資金」導入外幣,這樣子銀行可以賺匯差,再加上目前美金是高點,消費者買絕對是貴鬆鬆,對銀行來說絕對是輕鬆省事。在東想西想、找不到有其他方式可以把那一堆「新台幣死錢」轉換為外幣的情況下,他們便出奇招,直接把額度減半,砍了50%!

三、觸動消費者最敏感的神經


這一砍,當然不得了,直接觸動消費者內心的「警鈴」大作-「你想動我的東西?門都沒有!」在行銷學上有兩個術語解釋了人類的這項不理性行為:稟賦效應 (endowment effet)跟損失規避 (loss aversion)。
  • 稟賦效應:形容當一個人擁有某項物品或資產的時候,他對該物品或資產的價值評估要大於沒有擁有這項物品或資產的時候。
  • 損失規避: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收益正效用的2至2.5倍。 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當Richart給我們「保證100萬以內1%活儲,超過者給0.45%」,結果硬生生的減半為「50萬以內1%活動,超過者給0.4%」,你的心裡作何感受?

你感覺到身上的某些東西被剝奪,雖然你不知道那是什麼(那個權益的抽象感受也從來不是我們真正能夠擁有的),但你就是不爽!

Richart有沒有出來滅火?沒有。他們有沒有試圖透過其他市場操作來弭平消費者不爽的感覺?還沒有動作。這些都可以算是危機處理的重要一環。Richart團隊裡面聰明的人那麼多,不消說一定有人早就考慮過市場可能的反應。

不過他們沒有算到的,大概是寶可孟居然可以在12小時內產生擲地有聲的文章來帶風向、下廣告、甚至連Podcast網路廣播整套都做得好好的、在網路上無遠弗屆的擴散著吧?

四、消費者該何去何從?

說到底,消費者還是喜歡維持現狀,想要緊抱著已經擁有的東西。現在銀行已經要抽手砍優惠,要把你身上擁有的權利拿走,你該怎麼辦?從古老人類遺傳下來的基因可得知:當我們遇到危機時,直接啟動的反應有兩種「戰」或「逃」?
  • 戰:你要積極的為自己的資金找尋更好的出路嗎?好,那就來開戶:包括台新、華南、一銀、兆豐、王道、遠銀都有提供數位帳戶,你的選擇可多的呢!當許多人開始把資金移出Richart時,才能夠讓銀行知道他們策略是市場所不喜愛的。
  • 逃:你要消極的看待這個消息嗎?好,那就當個乖乖牌,以不變應萬變。將來50萬優存額度降到30萬、20萬、10萬時,你就不要出來靠杯,因為是你默許銀行慢慢縮減權益的。
移錢還是不移錢?就是一念之間的事。看完文章,你感受到自己真的非得「做一些什麼事」不可時,那就是「改變」的開始,你的每一個開戶的動作,都會讓市場上的局勢產生改變。

見微知著:Richart大縮水時代來臨,代表的是「補貼時代」的結束。

五、銀行同業的策略改變


風向改變,是否會給其他積極想進入市場的銀行業者一點啟發呢?假若補貼政策最終是攻敗垂成,那是否要走不同的路、玩不一樣的開戶活動呢?

許多人在我的留言串下靠杯說:「阿Richart就是市場上最好的啊,其他銀行都只給10萬,每家銀行都叫我開戶,我是吃飽太閒逆?」我從來就沒有否認Richart不是市場上做得最好的指標性產品,我的討論都是根植在「當銀行縮水時,消費者該怎麼做?」這件事,所以許多人的回覆都讓我很想把白眼翻到屁眼。

為什麼其他銀行不能放大自己的上限到100萬?想當然爾,他們沒有那麼多錢、也不想經營這一塊市場,金管會有要求各銀行做一下數位銀行Bank 3.0,大家就做做樣子交交差就好,畢竟年度考績不好將來不論是開新分行或是要做其他撈油水的業務,被金管會拒絕可就麻煩啦。看看華南那精美的SnY跟兆豐的Megalite數位帳戶即可略知一二。你去開戶體驗一下,就知道「人神共憤」的感覺是哪來的。

再舉一例:王道銀行在2017、2018開始衝刺開戶數時,時也是大打回饋戰,刷卡有高利回饋,新戶存錢也有高額利率(限三個月),當銀彈燒光後,執行長黯然下台,2019回饋率往下調降,代表的都是股東獲利的壓力已經緊起直追。

也還好Richart、王道等數位銀行從來沒有砸大錢在MGM上,因為你只要付出少少的77元、100元,就有源源不絕的行銷大隊幫你推廣,甚至有KOL一季就幫你揪到上百上千人,幹嘛花錢在他們身上呢?

所以數位帳戶MGM的行情價就是一戶100

回來看看Bankee數位帳戶,才是真正老謀深算的老狐狸。Bankee數位帳戶的開戶推廣沒有任何MGM活動,有的只有信用卡MGM活動,每揪一個新戶多給100金讚點(等同100刷卡金),不就正好符合市場行情嗎?

大家了解一件事:你自己的個資,在銀行眼中的「身價」就是只有100塊。請不要再來靠杯部落客為啥都不給回饋了,開戶給的獎金比信用卡揪團500元低那麼多,是要我們怎麼回饋啦?

更何況我還把辛苦賺來的1萬5現金,全部加碼在卡板邦聯盟的開戶活動上(你放5萬塊,我直接給你1% = 500元現金),我要回本大概自己得多揪150人才能夠打平,這不是佛心灑幣、什麼才是佛心灑幣呢?

至於你還在期待跟敲碗其他銀行再加碼大灑幣?洗洗睡比較快

找不到你要的卡片嗎?也可以從這裡做卡片比較喔!

【結論】


銀行業者是一個比你想像中要精打細算的行業,所有的行銷活動100%經過仔細的評估,絕對不可能做佛心善事,開門就是要賺錢的啦!你一看到有行銷活動、有好康可A,就不要再遲疑了啦!

如果你從來未曾開立過Richart數位帳戶,看完權益縮水的緣由後才大夢初醒要來開一戶Richar,我都覺得你太晚了,人家100萬早就放三年放好放滿,多領你一個月3萬塊薪水的利息錢了…但遲到總比不到好,你還是要趕快入手開一戶Richart帳戶才是上策。

 Richart開一戶:請點我


粉絲頁討論串


以下是我的粉絲專頁,歡迎按讚+追蹤, 我會不定時分享、更新最新的省錢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