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心理學.讀後心得2】-跟哩程卡說bye-bye?!-談「沉沒成本」



今天要分享的,是「沉沒成本」 (sunk costs)的概念。心得同樣是取材自《金錢心理學》一書。


【金錢心理學】讀後心得:

本書適合的讀者

  • 想了解「心理學」運用在「商業行為」上的成效的你
  • 常常帶著「哩程卡的年費是否一定必繳?」 疑惑的你
  • 喜歡吸收新知的你

一、什麼是「沉沒成本」?

所謂的「沉沒成本」,指的是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wiki) 比如說,你申請「星展飛行世界卡」,卡片一核下來立馬就收3600元年費,不管你第一年刷了多少錢,這就是不可回收的成本。

我們在投資一項事物之後,就會變得難以捨棄那項投資,因此會繼續投資下去。


《金錢心理學》中舉了兩個有趣的例子來解釋:
  • 作者有一個認識十多年的朋友,John,有一天他跑來找作者聊天。他正苦於要跟結褵十多年的妻子離婚,但仍遲遲下不了決定。此時作者問John:「假設你沒有跟你的妻子結婚,而是男女朋友的狀況下十多年,你對她的了解,就如同你現在對你妻子的了解。請問你會跟她求婚嗎?John斬釘截鐵的說:「不會!」。此時作者問他:「這告訴你,應該做出什麼決定?」John看重的,是過去這一段感情裡,他付出多少的時間跟精力去維持兩人關係,而不是向前看。最後,他明快的做了正確的決定:離婚。他的未,來少了這段關係,海闊天空。
談到如何好好地結束一段關係,真的是很困難的一門功課呢,不只是會受到上一篇心得文裡的敝帚自珍效應影響,還會受到沉沒成本的心裡算計…說真的,要好好的跟心愛的人分手,真的沒有那麼想像中那麼簡單!
  • 科學家做一項實驗:他們請一群受測者來參與實驗。科學家跟他們說:他們買了一個滑雪的套裝行程,100美金!這筆錢已經支付出去了;後來又看到第二組很棒的滑雪行程,但只要50美金,不過行程更豐富、更有趣,同樣也花錢支付了。請問這些受測者,最後他們會選擇參加哪一個滑雪行程?
有一半以上的受測者,都是選擇「100美金」的行程。為什麼?因為100美金比較貴啊!縱使它的行程比較差勁、比較不好玩,但我們就是過不了心裡的那個坎,受到沉沒成本的影響。不論你選擇哪一個選項,你都是支付150美金,何不選擇讓自己比較開心的行程呢?

三、哩程卡所需支付的年費,就是你的沉沒成本

大部份的哩程卡,都是需要支付年費的。比如說,中信ANA極緻卡正卡首年6600元、次年8000元的年費,就是一例。

當你支付了第一年的年費之後,這筆錢6600元就成了你無法改變的過去,即使叫你要勇敢的往前看,不要回顧過去,你還是會時時刻刻的惦念著自己曾付出去的年費,想著要如何才能夠把年費賺回來。日復一日,等到第13個月後,帳單出現了次年年費:8000塊。

到底要不要續繳這筆錢呢?

想來想去,還是想不出個所以然。所以,我寫了一篇文章來試算給大家看。算完後,再衡量自己的年刷卡額是否有可能把年費給A回來。但我們的考量,往往不會只有「未來消費」這一塊,有時還會考慮「過去曾經」累積了多少哩程,多久會過期、離自己夢想的航程還差多少可以集滿…這就是你的沉沒成本

哩程卡就是讓人充滿了矛盾與諸多算計的產品,超級燒腦的!

但真正理性的想法,就如同前例的夫妻離異例子一樣,你要思考的,是你自己的未來。將來你打算生活的夢想藍圖裡,有沒有這張卡的存在?你還想要繼續過著累積哩程的辛苦生活嗎?

一年一度的年費出帳時刻,就是讓你好好思考這一個問題的絕佳時刻。

四、拿起剪刀,斷捨離!

拿起你的剪刀,把它剪了 (示意圖)
在我持有400多張的信用卡裡,「哩程卡」這個類別,是被我剪得最勤的一種啊!為什麼?因為要年費啊!為了不被沉沒成本給拖累,年費卡只要用好用滿一年、達到我要的目的後:「前瞻未來,沒有它我也能過得很好。」我是二話不說就直接停卡的。

第一張被我停的飛行哩程卡,就是「澳盛飛行御璽卡」。年費 1800元,以五年前的物價水準來說,真的頗為昂貴的!所幸澳盛那時有一個特別的免年費方案:「首年刷滿50萬,就可減免第一年的年費。」幾經衡量,覺得全家族的消費應該可以撐過這個門檻,毅然決然辦了人生的第一張年費卡!

第一年的消費有到50萬後,便開開心心的去要了1800元的年費回饋,並且把這張卡給剪了。未來一片光明!至於過去累積的哩程呢?就用飛行白金卡承接,反正一年刷12次就可無痛把哩程放在帳戶裡。這一放,我就放了三四年都沒有動過。直到近期星展承接了澳盛的信用卡,把這這兩張卡重新包裝成飛行鈦金卡飛行世界卡,才讓我又重新拾起這黑白雙煞卡組。
別稱:黑白雙煞卡組

除了這張卡之外,以下是一拖拉庫的哩程卡,同樣的命運-都被我剪光光:

五、不看過去,才能擁有未來

常常遇到有許多人在粉絲頁私下問我:「寶可孟,我一年約刷10~20萬,可以辦哩程卡嗎?」

我常常勸退這些網友,畢竟你辦了哩程卡,等於頭就洗一半了,要再換坑,談何容易?

當然你若有豁達的心胸,不去計較你的沉沒成本, 讓哩程過期、歸零也無所謂的話,立馬轉跳到其他航空哩程、或是退回去使用現金回饋卡,我也是沒有意見啦。但大多數的人還是會被沉沒成本所限制,這份心理壓力就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存在,彷如一顆沉重無比的石頭壓著你喘不過氣。

因此,在「最大化自己利益」與「沉沒成本」之間取得平衡點,就是大家的人生課題。我的建議就是年刷沒有50萬的,還是仔細想想再跳坑吧!如果你已深陷地獄,為了讓自己將來更加美好,即時的停損脫坑,我想也不是一件那麼困難的事…只要你「理性」思考即可。

我們不僅會看沉沒成本的金額(你繳交的年費),也會看伴隨著那些金額的所有選擇、努力、希望和夢想,於是它們就變得更加沉重了。

不只是年費型信用卡,連感情關係,也存在著沉沒成本

六、感情的沉沒成本

前一陣子剛好去看綠光劇團的新型態音樂劇《再會吧!北投》(吳念真編劇、詞曲是陳明章老師的作品),讓我對「感情關係」,又有了更深的體悟。


台灣人談感情,尤其是老一輩的人都是非常含蓄的。我甚至沒有親耳聽過我爸爸說他愛我媽媽。我的家庭,也並非總是圓滿而充滿正向能量。還記得多年前我爸媽兩個人只要一起開車出門,車上總是充滿了爭吵!搞得一家子出遊的玩興都沒了,那時我的心裡總是不斷的在想:

他們這對怨偶,何時才要離婚呢?

他們始終沒有離成婚。畢竟家裡還有三個小孩,上有高堂下有妻小,再怎麼樣他們是不肯離的。而我們,就是他們的沉沒成本。如果我的父母夠勇敢,也許他們就能夠去追尋屬於他們真正的幸福。

回到《再會吧!北投》音樂劇,在四對情感關係裡,最令人動容的就是淑惠跟志宏這一對了。淑惠是國小畢業後就沒升學,一直在北投那卡西裡唱歌,遇到了志宏後,他一直鼓勵她要出去走走,去唱片公司試試自己的能耐。淑惠最後決定接受唱片公司的安排,一個人去日本接受歌唱訓練兩年,過程中都沒有讓北投的這一家人知道,連志宏也是等她到了日本一切穩定後,她才寫信跟他說的。

臨別出發前夕,淑惠跟好友純純說:「千萬不要讓志宏知道!如果讓他知道了,我一定會捨不得他,儘管他會叫我放手去追尋我的歌星夢…我只要聽到他這一句話,我一定去不了。」語畢,兩人相擁而泣。

淑惠追求的未來,照理說是沒有志宏的存在的,就像 莎翁的經典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裡經典的愛情戲碼,所有的羈絆都是淑惠的沉沒成本,那是無法割捨的過去啊!但吳念真導演巧手編織之下,劇情在結局時,有了令人驚喜的轉折…

如果大家對這部戲有興趣,別忘了辦張中信紙風車聯名卡,買綠光的戲最高5折!(這場戲,感謝中信讓我省下9000塊) 台北場已全數售罄,台中、高雄的場次還有少數零星的票券,歡迎大家進戲院去支持一下他們。

好書介紹

http://bit.ly/2LNfGGT
經此連結購書,我可以得到少許回饋
找不到你要的卡片嗎?也可以從這裡做卡片比較喔!

【結論】

這篇讀書心得,跟大家談到了「辦一張哩程卡」所需要付出的沉沒成本、分手 / 離婚時可能會遇到的沉沒成本。我們常常無法做出對自己生命最好、最正確的選擇,往往就是因為對沉沒成本的算計,而蒙蔽了雙眼。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交了一個怨偶,那就分手吧!辦了一張不合適的信用卡,那就剪了吧!唯有揮別過去,才能迎向更美好的未來。你的皮夾,才能保留位置以容納將來那張更好的信用卡;你的心,清空了,將來那位對的人出現,才有空間容納他。

【金錢心理學.讀後心得】

粉絲頁討論串



以下是我的粉絲專頁,歡迎按讚+追蹤, 我會不定時分享、更新最新的省錢訊息: